根据北京市民政局的工作安排,今年将试点“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”工作。试点涉及30家行业商会、协会;并力争在2年内全部完成147家行业商会、协会、联合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。(4月13日《北京晨报》)
行业协会有多复杂,恐怕多数人都分不清楚。正如很多企业的苦恼,一看到“协会红头文件”就头疼,动辄的培训评选让人分不清楚真真假假。一方面,因为分不清楚这些行业协会的官方背景,不敢得罪;另一方面,太多山寨的行业协会给企业带来的沉重负担。
近些年,曝出山寨协会骗钱的新闻真不少,如交纳2.8万元就能评选上十佳百姓满意放心奖的“中华医院管理学会”,只用交纳1.45万元会员费就能成为协会副理事长的“中国营养协会”……这些自称是经过政府部门批准成立的行业协会,在民政部网站上却查询不到相关记录。
行业协会商会的本职工作应该是制定行业规范,促进行业自律,维护本行业的良好形象和企业权益。但是目前,少数行业协会商会与党政机关,尤其是业务主管单位在人财物上混杂不分,造成行政资源的流失,有的甚至变相成为“二政府”,“戴市场的帽子,拿政府的鞭子,坐行业的轿子,收企业的票子,供官员兼职的位子”。消除行业协会的乱象,让行业协会回归本质工作,关键就在于要让行业协会脱离官管官办,北京市试点“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”的工作可谓意义重大。
“协会脱离官办”应成为行业协会的新常态,值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。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早已明确禁止官员在协会兼职,行业协会应逐渐脱离“红顶协会”,向民间自治社团组织转变。可以说,“协会脱离官办”更加有利于政府对其进行管理。
当然,“协会脱离官办”能否形成新常态,并做到真正的脱胎换骨,关键在于行业协会能否走向专业化。只有行政机关在行政职能、人员管理、财务资产、党建、外事管理服务等方面与行业协会脱离关系,行业协会才能走向独立化、专业化,才能用专业的人才队伍和专业的管理,打造专业化的行业协会。(刘义杰) |